2)发心_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十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常充满贪瞋,常常有侵犯别人的意念,常常心怀阴谋诡计,充满种种贪欲等。因此,要发心来改善自己、净化自己。

  四、耻有所不善的发心:

  惭愧自己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譬如没有尽力去做善事,所以今后要多发心多做一点善事,多自己的钱财,多带给别人。

  三心

  △菩提心包括三心:

  (1)直心。真,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2)深心。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

  (3)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道者不可须臾离也,与求学一样,不进则退。佛说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事,魔所摄持,故无菩提心而修善事即是魔。魔非青面獠牙、三头六臂之谓,凡是被烦恼障碍所摄即谓之魔。例如对于某人特别喜欢,勤加慈爱,但无菩提心,待来生可能同他变成眷属;如有菩提心,对于某人只有慈悲而无,即不著相。菩提心如同一镜子,照得清清楚楚,俨然实现,但事后一点痕迹都没有,即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如心中不清净,即是为自己找麻烦。

  详解

  △经云:发起大悲心,救护诸众生,永出人天众,如是业应作。大悲心是大菩提的根本因行。众生有苦难,去救度他,不过救其一时之急,是与善行而非菩提心;度其出,了,才算是发大悲心。

  △若发菩提心,一生能成就。发不发的行相(缘境的时候,心上现起一种了境的相貌,名曰行相),很容易分别。发菩提心者,我相就没有了;若还有四相,就是还没有发菩提心。经中说;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可以证明。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人。发菩提心,佛菩萨会自动来加被的。

  △学佛,菩提心太重要了!下品下生,生凡圣同居土,也要发菩提心。西方是大乘人的境界,不是二乘人的境界,所以学佛必须是大乘。牺牲自己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受苦受难也情愿。幼稚园的菩萨也要以度此地球上的众生为己任,但此心还是发得太小了。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众生都要度,虽一时办不到,但不能无此愿,有此愿,终有达到之一日。如果处处为自己打算,连二乘人都不如。

  △学佛必须发大心,万万不可有倚赖心,要有独立的精神,靠人靠不住,英雄豪杰都是由无依无靠的环境中起来的。佛所说的,依靠,是教众生依照佛的教训,自行起修,不是依赖佛菩萨赐予什么。

  △行菩萨道的人应常常发愿无有间断,地藏菩萨生生世世常发大愿,应观法界性,一切造,如常发大愿即不会懈怠,愿为行之先导,所以大愿必须常常发。

  △菩萨是表法门的,文殊大智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