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楚使入秦_战国之大秦质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叫做结盟。

  结盟这两字说起来容易,但是要是真正做起来却是实在不简单。

  细数楚国周围的一些国家除了那些只配给楚国朝贡的弱国之外,真正能够有实力承接楚国这道橄榄枝的也不过只有越国、秦国以及分裂之后的齐陈两国了。

  说是有四国但是在将一向与魏国交好的越国和因为分裂而无力卷入纷争的齐陈两国之外,楚国能够选择的也只有一个秦国了。

  对于秦国这个曾经位于自己西北,掌控整个巴蜀之后更是与自己西部大片邻近的邻居,楚国的态度颇有些矛盾意味在其中。

  一方面,春秋之时拥有着晋国这个统一敌人的威胁之下,楚国和秦国曾经有一段世代联姻的蜜月期。

  甚至在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后,正是因为秦国对楚国伸出的援手才让楚国有了宝贵的缓冲时间,这才有了之后的昭王中兴。

  另一方面,无论是秦楚无数次争夺如今暂时归于秦国手中的商於之地还是即将落入秦国手中的巴蜀之地,都是楚王芈疑乃至于历代楚王期望收入囊中的宝地。

  如果选择和秦国结盟,那势必意味着这些土地在短时间之内依旧会处于秦国的掌控之中,毕竟楚国就算是再不尊重礼法国与国之间基本的道义还是得遵守的。

  在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楚王芈疑最终还是暂时忽略了眼前的一些领土之争而选择和西方那个时代交好的秦国结盟。

  公元390年也就是这个时空的秦公十九年、也即楚王十二年,一位身穿土黄色楚国贵族服饰的楚王亲信从楚国王都郢都出发,由此揭开了此后长达百年的秦楚同盟的序幕。

  而说到这个此后数十年为了秦楚同盟而在秦都泾阳、咸阳与楚国都城郢之间奔波的楚王亲信和楚国贵族,那么就不得不说一说他显赫的出身了。

  这位楚国使者名叫屈武,出身于数百年前同样是楚国王室的屈氏一族。

  而说到屈氏一族可能后世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一位写出《离骚》《九歌》等楚辞的大诗人屈原,也有的人会提到那个后世著名的屈昭景三姓。

  甚至后世有人传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谶纬之言中的三户其实指的就是战国之时楚国最为著名的三大芈姓家族。

  其实,相对于春秋末期才逐渐展露自己头角的昭景两族而言,屈氏这个自春秋早期就一直屹立于楚国朝堂之上并最终见证楚国覆灭的家族才是楚国朝堂之上真正的活化石。

  据史料记载,屈氏的先祖乃是公元前740年到公元前的690年在位的楚武王的次子,也是后来楚文王之弟芈瑕。

  公元前690年武王薨逝、文王继位,作为弟弟的芈瑕便被兄长封在了后世湖北秭归的屈邑之地,芈瑕的后人便以封地屈为氏称屈氏。

  之后出身楚国王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