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3章 成宣之治_崇祯重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之役有看法,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公然说出,认为成祖和靖难功臣不对。

  只是对三杨被列为成祖功臣,则提出了异议。

  东阁大学士郑以伟道:

  “三杨虽为成祖效力,但是他们秉国,却是宣德、正统之时。”

  “把他们列为成祖功臣,似有不妥之处。”

  三杨功劳再大,面对靖难功臣也是小字辈。他们进入成祖功臣庙,就只能排在后面了。

  说不定连张辅的位次,都要高于他们。

  朱由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不希望人们推崇三杨、以这三个人为榜样,所以道:

  “仁宣之治,上承成祖。”

  “而且仁宗当国不过九月,他的功绩,更多的是在监国时立下的。”

  “所以仁宣之治,更应该称为成宣之治。”

  “这是太祖治世后,大明的又一个治世。”

  “三杨和胡濙、张辅等人,都是成宣之治的功臣!”

  借着谈论功臣的机会,把大明文臣推崇的仁宣之治,改为成宣之治。进一步加强成祖的地位,改变成祖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群臣听着皇帝的这些话,感觉像吃了苍蝇一般。因为他们对太祖成祖,那是十分不待见。

  仁宗、宣宗这样的好皇帝,怎么能和成祖连在一起呢?

  成祖闲着没事就去北伐,把天下搞得混乱不堪,仁宗、宣宗停止用兵,与民休息,怎么能和成祖一样呢?

  当今皇帝把成祖、仁宗、宣宗连在一起,让他们极为不适。

  朱由检其实也不适,因为他不认为,仁宗、宣宗的功绩,能比得上成祖。

  这两个皇帝不修武备,导致交趾丢失、麓川兴起、蒙古复苏……他们遗留下来的祸患,在正统年间爆发,引发土木堡之变。大明蒸蒸日上的势头,就此戛然而止。所以朱由检从不认为,仁宗、宣宗能比得上成祖。

  无奈大明的文人推崇仁宣,对太祖成祖看不上,朱由检只能把成祖和仁宗、宣宗连在一起,塑造出“成宣之治”。

  为了加强这个概念,朱由检道:

  “郑和七下西洋,皆在成祖、宣宗之时。”

  “其时万国来朝,大明所知各国,莫不臣服大明。”

  “朕至今思之,仍旧不胜神往。”

  “若是大明的水军一直如此强盛,焉能会有倭患?”

  “泰西诸国的洋人,又焉敢进犯东宁和香山澳等地?”

  “占据吕宋的洋人,又焉敢杀害海外子民?”

  对郑和下西洋的事情,可谓不胜神往。

  就是现在,大明如果能有一支堪比郑和舰队的水军,朱由检就敢驱走洋人实行分封,把大明的流民往南洋迁移,降低人口压力。

  只是大明的水军没落多时,朱由检这个时候,只能重新组建。

  群臣对此有不同看法,大学士郑以伟道:

  “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以万计。”

  “纵然四夷宾服、所获珍宝无数,于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