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章 《东爱》带来的影响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辽省的需求。”

  金坷垃饲料厂的建设产能是经过郭教授的测算的,传统饲料厂的生产、销售怎么也需要两到三年才能达到满负荷的状态,很多饲料厂常年都是保持50%的产能而已。

  像金坷垃这样的企业绝对是吃了时代的红利,或者说是吃了广告的红利。

  现如今的观众们还没到后世一见广告就烦的程度,大家对于电视广告还是有些非常强烈的信任感的。

  远的不说,就这两年卖的燕舞收录机,就因为在国家台打了广告,直接卖疯了。

  更别说再过些年出现的那些广告标王们,一个广告成就一个企业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郭教授,你就按照你的想法去操作。现在金坷垃的饲料因为广告的原因供不应求,咱们完全可以大胆一点,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今明两年咱们打好基础,明年下半年争取能够走出辽省,把广告打到国家台去。”

  何平说出了自己的一些远景,饲料这种产品不像服装,它运输起来非常麻烦,所以金坷垃想走出辽省必须要修炼好内功。

  首先是把辽省的市场吃透,规模稳定下来之后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撑向外扩张。

  到时候就可以到国内其他城市建立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区域,后世的希望和正大走的就是这种模式。

  在销售上何平准备复制在辽省的战略,真正等到金坷垃的生产基地能够覆盖几省之地,广告就要打到国家台去,配合上无往不利的“农村墙体广告”的战略,绝对可以让金坷垃成为国内驰名的商标。

  商量完饲料厂的事,何平骑着自行车回了家。

  家里没人,他出去的时候他把炉子封上了,回到家还没过。

  他刚把炉子捅开,电话响了,是査海生打来的。

  “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何老师,我们三个静极思动,想出去走走。《英雄志》的第三卷已经写完了,正好赶上寒假了,刘军现在也有时间,大家出去散散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好事啊!”

  “我们定了去辽高官这么大海没去过冰天雪地的东北,真好季节也合适。”

  “欢迎啊,只要你们来,我好酒好菜管够!”

  电话里査海生开心的笑起来,这就是朋友多的好处,“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过几天就出发。”

  “行啊,你们来之前提前通知我,我去接你们。”

  査海生和骆一禾去年就已经毕业了,两人毕了业之后的工作轨迹跟后世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多了一项写作武侠小说的兼职。

  由于写作武侠小说的关系,他们几人在诗歌创作上已经很久没有新作品了。

  靠着《英雄志》的创作收入,几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过上了同学朋友们羡慕的物质生活。

  最过分的是骆一禾,因为单位是京城的,户口也落在了京城,居然买了一座四合院,虽然不是什么王公贵族的府邸,但那也是四合院啊!

  何平听了都想打人,心里还想自己给这帮小子的稿费是不是有点高了。

  他在《英雄志》创作之初跟几人约定的是固定稿费,根据质量有千字15到30块的稿费。

  后来《英雄志》出版之后销量喜人,何平高兴之余,觉得应该给几人多分润一些,毕竟主要创作还是在几人身上。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