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做好事要留名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没有进屋休息的意思,就把学生们都叫了出来。

  何平本想阻止:“不用把孩子们叫出来,我们按照你们学校报的人数发东西就行,剩下的你们自己分配。”

  校长笑呵呵的说道:“那怎么行,孩子们得知道是谁给他们发东西,帮了他们。”

  饮水思源,校长的话让何平心中一暖,没有再阻止。

  这座小学学生并不多,五个班级加起来一百个学生出头,小豆芽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排着队有序的等待何平他们发东西。

  何平把一包文具和纸本递到一个拖着鼻涕的小男孩儿手里,小男孩儿乐得牙都呲出来了,“谢谢叔叔!”

  “不客气。”何平脸上控制不住的露出慈父般的笑容,小男孩儿让他想到了他和小柱儿刚见面的时候。

  他们五个人就是五只队伍,孩子们排成了五只长龙,用了不到十分钟,东西便全部发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校长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这位是咱们县的大作家何平同志,这位是他的未婚妻毛春华同志,他们今天两位好心人来给你们送文具、纸本、和图书,你们将来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知道吗?”

  “知道!”

  孩子们整齐划一稚嫩的回应响彻学校的上空,让何平忘了来时的劳累。

  校长简单的讲话过后就让老师们把孩子们带回|教室,何平他们又把图书办到简陋的办公室里。

  “这里有五套《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些适合学生们现在看的文学作品,也不能直接发到学生们手里,您看着安排吧,让学生们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校长看着摞在桌子上那上百册的图书,脸上再次笑开了花,“哎呀!这可太好了,学生们总算有点课外读物看看了,回头我让老师们弄个读书角,让孩子们轮流阅读。”

  校长千恩万谢的挽留何平他们,想让他们到家里去吃午饭。

  “不了不了,还有很多学校没送呢,我们得抓紧时间。”

  何平一行人不顾校长热情的挽留,跨上自行车朝东驶去。

  平县东部多山,上午的时候何平他们体会的还不明显,只是觉得有些累。中午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继续向东行驶就发现了难处,道路越来越难骑行,甚至不得不跋山涉水。

  “我还第一次知道咱平县有这么高的山呢!”何平擦着汗,抬头看着远处的崇山说道。

  “那可是咱们平县的第一高山——红山。”瞿靖难介绍道。

  “大伙都骑累了,歇一会儿吧。”何平建议道。

  “好!”大家找了个阴凉地方把车停下。

  毛春华把水壶拧开,喝了一口水之后递给何平,何平大口喝了两口:“真解渴啊!”

  “刚才在山脚下那条河灌的,可清凉了。”

  何平想想也觉得挺可怕的,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已经很难敢随便接外面的水喝了,但在这个时候这样的水源地却是随处可见。

  身体上的劳累并不影响大家精神上的愉悦,众人有说有笑的聊着今天送东西时的一些感慨,都觉得今天这趟出来太值了,受益匪浅。

  歇息了十多分钟,大家再次上路,今天下午还得跑好几个地方呢。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