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 我想要君子兰_1980,从写歌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一个星期之后,任燕受到了一个大包裹,她看清楚里面东西没有错后,就骑上自行车到《词刊》编辑部来找文飞阳了。

  “飞阳,我是特意来感谢你的,这是我东北老家的松子、榛子、榛蘑,送给你和家里人尝个鲜。”

  由于文飞阳不让任燕称呼自己老师,所以,他们两个人就说好直接叫名字。

  “任燕,你说感谢我,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感谢啊?”

  文飞阳一下子也弄不清楚任燕的用意。

  “飞阳,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那1000块钱可实实在在是沾了你的光,你说我不应该来感谢你吗?”

  文飞阳听明白了。

  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初也仅仅是认为,那是任燕她们这些人理所应当得到的收入。

  “你们付出了,就应该有收获,我也只不过是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而已。”

  文飞阳解释了一下原因。

  “飞阳,你知不知道,你说出了许多人都不敢说出来的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好处,我真是佩服你的勇气。”

  任燕顺便还夸奖起来了文飞阳。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你是东北人,你家在东北的什么地方?”

  文飞阳不好意思让任燕夸奖,就急忙岔开了话题。

  “我的老家在长春,怎么了?有什么事吗?有事你说话,只要是能够帮上忙就绝无二话?”

  任燕将豪爽两个字表漏无疑。

  一听长春这两个字,文飞阳突然间就想起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是与一种花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件大事就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的长春,所发生的举国上下、人人皆知疯狂的君子兰事件。

  80年代初,长春君子兰的价格可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没有达到那种一夜之间就暴富的地步。

  1982年,君子兰的价格开始一路走高,这株秀气小巧的植物,成为了长春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年初,市面上出现了上万元一盆的君子兰,很快,数万元的也出现了,到了9月份,在城里最热闹的红旗街花市上,最贵的一盆叫价竟达10万元!

  这几乎是长春人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的金钱数字。

  1983年,有关部门对于君子兰交易做出了规定,卖花要限价,一株成龄君子兰不得超过200元,小苗不得超过5元。

  不过,限价令到了1985年初就失效了,君子兰交易的价格,在这一年里创造了一个奇迹。

  长春王姓养花大户,将一盆君子兰卖给了哈尔滨的客户,价格是14万元,这是1985年之前君子兰交易价格之最。

  按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14万元可买40多两黄金。

  一株君子兰顶多不过二三十片叶子,1两黄金可塑成平方米的金片,照此可制成几十盆“金花”。

  君子兰“绿色金条”的称号,也一下子就从此名扬天下。

  文飞阳当然不打算放过这个机会,因此,他就向任燕开口了。

  “我听说你们长春人都喜欢养君子兰,你能不能够问一问你的家人,给我买一些君子兰的种子来?”

  文飞阳一边说,一遍就从身上拿出来10张大团结。

  “飞阳,一粒种子才1、2毛钱,你这是打算全部都买了君子兰种子?”

  任燕对于文飞阳的举动非常吃惊,100块钱那可是大多数人3、4个月的工资。

  “我自己没有什么经验,可是,我又特别喜欢这种花,所以,就想多买一些来养一养,就算是死一部分,不是还可以有活着的吗?”

  文飞阳的理由听起来确实是无可反驳。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