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禅定_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十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吸,调心的专注。以放松身体的肌肉,也放松头脑的神经为基本的要求。正确的姿势,包括行、坐、立、卧四种,以轻松端正为原则。正确的呼吸,以自然的速度为原则。正确的专注,则以只顾方法不问得失为原则。如果企图心强,急功好利的心旺盛,便会为你带来魔境的困扰。必须要有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心理准备,才会安全。所谓斩佛斩魔的意思是说,不论可喜或是可怖的任何景象及感受出现,都把它当作幻景及幻觉处理。否则若遇恶境易生退心,甚至毁谤,指为修行不得好报。若遇善境易生慢心,甚至宣称得大,证了圣果成了佛,那就太可怜了!()

  禅定的释义

  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亦即「止」「观」,止是,观是看破。禅定是指「心一境性」,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潜的障碍。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讲话坐禅品》:「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行深波罗蜜多时,照见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即是禅定、深定。观菩萨在禅定中发现,当五蕴皆空也就是「」的时候,一切的与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而大自在成就。

  一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在戒、定、慧的三个阶段中,定从戒至慧的桥梁。

  对上根利智者而言,禅定并无一定之形式。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十字街头好参禅。」「如来于二六时中常起观照。」只要念念觉照,当下「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时时刻刻保任,修无修修,行无行行,修一切善而不执著所修之善,断一切恶且故不为一切恶所缚,当下这念心便是归于中道。禅定的种类

  禅定的种类很多,《瑜伽》卷十一《三摩多地》中归纳为四类,即静虑、解脱、等持、等至。

  静虑

  静虑,为梵语禅那之汉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之意。静虑有四种,通常所说的四禅。

  (一)初禅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