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止观_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十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象,乃是由和合而成,因此也称为缘生法、有为法、法、行法等。修习观业处,就是如实地观照诸行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如果还未能知见究竟法,就不能修习真正的观业处。为了如实地知见究竟名色法以及名色之因,禅修者在修习观业处之前必须先修习:

  1.色业处(rpakammahna),辨识究竟色法;

  2.名业处(nmakammahna),辨识究竟名法;

  3.缘起(paiccasamuppda),透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名色法之间的关系。

  色业处

  有两条修习观业处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先修行止业处达到禅那,然后进一步修行观业处,这类禅修者称为「止」(Samathaynika);第二条途径是以四界分别培育专注力达到近行定,但尚未达到禅那就直接修行观业处,这类禅修者称为「纯观行者」(Suddhavipassanynika)。然而,无论依循哪一条途径,禅修者在开始修行观业处之前,都应当先修行「四界分别」。

  要修行四界分别,首先应逐一地在全身辨识地、水、火、风四界的十二种特相。根据《法聚论》,这十二特相是:

  1.地界:硬、粗、重、软、滑、轻;

  2.水界:流动、粘结;

  3.火界:热、冷;

  4.风界:支持、推动。

  有系统地熟练辨识全身的十二种特相后,再辨识它们为地、水、火、风,使心平静及获得定力。继续以四界分别观培育定力,并趋向于近行定。此时,禅修者发现全身呈现为一团白色物体。继续辨识白色物体中的四界,将发现它变得晶莹透明,犹如冰块或玻璃。持续专注于此光中的四界,即能达到近行定。禅修者将发现透明体粉碎成许多微粒即「色聚」(rpa-kalpa)。达到此阶段时,称为「心清净」,禅修者可借着进一步分析这些色聚而培育「见清净」。

  辨识个别色聚里的地、水、火、风四界,将发现这些色聚非常迅速地生灭。由于还未破除三种密集,即:相续密集、组合密集与功用密集,禅修者还看到色聚是有体积的微小粒子,所以还停留在「概念法」的领域,尚未达到究竟法的境界。更进一步分析四界,直到能在单独一粒色聚中见到四界。随后再逐一地辨识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与心所依处里诸色聚的四界,分析每一粒色聚中至少含有八种基本色法,即:地、水、火、风、颜色、香、味与食素。

  在分析了诸色聚里的八种基本色法之后,进而分析个别色聚里的其余色法,如: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心所依处色、命根色、性根色等,直到分析一切种类色聚里的所有色法,并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