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 震撼的演讲_航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开资料中,f35战斗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只有一点六马赫,对比于典型的三代战斗机,包括f22这种四代机来说,它的最大平飞速度是太低了。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dsi进气道导致的结果,应该是从f35战斗机的定位所确定的设计指标,再加之f35战斗机所采用的发动机推力虽然大,但是涵道比略大,低速状态下省油,速度快推力就会急剧下降,有效推力小。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其自身的阻力,f35的机身横截面大,阻力也不小,飞高速时会比较勉强。所以这个一点六马赫的官方宣称数据,也并不一定真实。”说到这里,林鹏语气一转道:“当然,这也有可能是m国人对dsi进气道的研究并没有做得非常好,在f35战斗机的dsi进气道设计当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突破。大家请看,这是我的解决方法…”

  接下来林鹏就开始仔细地讲起他的dsi进气道设计来。

  无论是王强院长,还是院领导,包括唐占文总师等人,都听得频频点头。

  现在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甚至都不敢上这样的讲台,可是林鹏却是一点儿没有怯场,自信而又从容不迫,讲得头头是道,这样的人才,领导们又怎么会不欣赏呢!

  更重要的是,这个设计方案,如果真的实现了,将会给歼轰七a带来多大的进化?甚至有可能让它具备四代机的一些特征,比如正向隐身能力。

  因为歼轰七a本来它的设计最大速度也就一点七马赫,所以这个dsi进气道哪怕就是高速性能并不三元激波进气道好,但也不会比歼轰七a现在的进气道差。

  林鹏还列举了f-16、f-4d、f-15等飞机的总压恢复系数曲线,比如f-16的固定式皮托管进气道,其在二倍音速时的总压恢复系数低到以下,最复杂、重量最大的是f-15的二元四激波可调节进气道,其在倍音速时的总压恢复系数大致在到之间。

  然后就是f35战斗机dsi进气道的分析,并与三代战斗机进气道对比。

  最后就讲到了歼轰七a的前机身修形以及dsi进气道的设计方法,依靠更先进的鼓包和唇口形状、外加更好地利用修形后的前机身表面对来气流进行预压缩,实现进气道与机身的一体化设计。

  当然最后林鹏还展望了未来dsi进气道的下一步发展,那就是最终实现可调节式的dsi进气道设计,采用柔性蒙皮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点,到那里dsi进气道的进气效率甚至会超过f22战斗机所采用的加莱特进气道,满足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机动这些四代机需要的进气等要求。

  林鹏的演讲,让在座的飞机设计师们,都极大的震惊了!

  因为林鹏讲到的设计方法,实在是太专业了,甚至超出了他们这些飞机设计师的水平,并且这个dsi进气道的好处,确实也是太诱人了!如果真能搞出来,那么歼轰七a就将成为中国最厉害的一款战机,甚至有可能风头盖过六一一所的歼十战斗机。

  最关键的是,如果掌握了先进的dsi进气道的设计技术,那么对将来发展四代隐身战机,帮助太大了。

  虽然一飞院不太可能去竞标国产第四代隐身战斗机,但这个技术却是能在中航系统内共享的。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