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八章 巫觋_佛爷棍下不留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于为铺设官道扫清障碍,不可本末倒置,便是未来继续用帝流浆钓饵妖魔,也可以换到无根山脉的另一边,越快开辟安全区域,可以让工程队越快开工,关键在于你口中的‘祭守结界’能持续多久?”

  “干戚舞的威慑力跟京观的大小有关,以今日我等所屠妖魔的数量,再加上妖将的头颅,应该能持续两年,两年后效力就会衰减。”

  “两年足够了,若是两年时间都不能将无根山脉的妖魔扫荡一清,那便证明我等尸位素餐,没有尽力做事,可要什么准备?”

  “有三牲五果即可。”

  方清月如今已是七品灵修,来到四谛城后,她没有像其余同学一般去学堂当先生教书,而是加入了除妖卫,专门扫荡周边的妖魔,她的八品“神射手”只需以弓术参与实战就能提升演绎度,因此很快就臻至圆满。

  她的七品灵格选择了“巫觋”,女者为巫,男者为觋,不用怀疑,巫觋是正儿八经的儒家体系灵格,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儒家就是从巫师衍化而来。

  在甲骨文中,“儒”的形象就是一个人在跳大神求雨,《说文解字》中就写道:“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

  《国故论衡》认为儒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言“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如果东方出来一个灵格“术士”,那毫无疑问属于儒家体系。

  事实上,祭祀在儒家学说中也的确占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儒家学问的核心是礼,而礼就起于祭祀。

  为什么春秋时期还有巫师巫婆行骗一方,弄得全县的人都相信河伯娶妻,而汉朝以后台面上就已经基本绝迹?

  只因儒学成了唯一正统,将祭祀的权利从巫觋手中夺了过来,而儒生们搞祭祀可比那些野路子的巫婆们专业多了,他们能引经据典,解释各个环节的姿势动作出自哪一个典故,象征了什么,对应天理中的哪一位存在,哪里是连逻辑都理不清,只会一套囫囵话来回说的巫婆能够抗衡。

  之前徐胜说方清月通过烧龟壳知晓此地有六位妖将,便是“巫觋”的灵能“龟卜蓍占”,另外两项灵能分别是“舞乐祭祀”和“祈神赐福”。

  “舞乐祭祀”可以通过不同的舞蹈音乐来施展相应的阵法结界,仪式越是正规隆重,效果越是持久强大。

  古时舞蹈有文武之分,文舞执羽旄,武舞执兵器,执干戚舞就是其中最经典的武舞,所谓“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换成现代的概念,就是通过阅兵仪式吓得对手不敢挑衅,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做法最受儒家的推崇,亦被视为

  请收藏:https://m.bqe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